您的位置:首页 > 实务观察 > 热点透视 >

【编前语】

专家总结广州人大预算委四大亮点

       

为加强对政府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今年2月广州市人大在全国率先设立预算委员会,原财政经济委员会调整为经济委员会。广州这一创新之举,引起相关人士高度关注。在新预算法实施后,广州市人大设立预算委员会,有哪些经验和亮点?7日,在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组织下,刘剑文、蒋洪、张富强、熊伟、苗连营、李炜光、韦森、王则柯、叶青等国内16位著名财税法专家赴广州市人大调研,指出在加强对政府预决算审查和监督方面,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员会有四大亮点值得总结。

  预算委主任披露设立“内幕”

  在和众专家的座谈中,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州市人大预算委主任委员欧阳知首次披露了广州市人大设立预算委员会的“内幕”。

  他表示,广州能做成这件事,首先是因为广州市人大已形成了共识,认识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财政体制改革,而预算问题是财政的核心。人大的监督工作,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预决算的监督。“我们的体会很深刻,所有政府行为都与钱有关,所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规范政府行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欧阳知说。

  欧阳知还谈到,还有一个因素也对促成此事发挥了影响,即广州百姓对预算监督、预算公开透明的热烈期待和迫切期望。

  “但现实情况与这种改革趋势与百姓期待不相适应。”欧阳知提到,广州市人大之前与预算有关的事务主要由财经委员会负责,但财经委员会职能众多,审查预算只是其众多职能之一,其下设的预算工作委员会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对政府作出实质性的预算审查和监督,这导致预算审查变成了一种程序性的行为,“现在在其他地方的基层人大还是这样,预算审查没有实际效果,政府收支行为尤其是支出行为不规范,但没法集中力量去研究、监督。”欧阳知说。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设立预算委员会并得到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

  预算委有“广州特色”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人大预算委有22位委员,面向11个区的11个人大代表团,每个代表团有2位代表委员,作为“种子”起骨干作用。但欧阳知提到,在预决算审查中,光靠这点人审查广州几千亿元的预算资金,肯定不行,“人大力量的整合太重要了”。

  欧阳知介绍,广州市人大审查预算还有一个“广州特色”,就是对预算的审查是“三审”而不是“两审”,多了一个预备审查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大各个委员会都参与到预算审查中,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审查预算积极性得到调动,形成了整个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审查的整体力量,然后,又通过各个专门委员会来调动各个人大代表团代表的审查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审查结果真的起到对部门预算修改的促进作用,对人大代表在预备审查阶段提出的修改意见,政府部门一一作出答复,代表提的意见合理,部门就修改采纳,包括预算编制的规范问题、不合理使用的资金怎么砍掉的问题,他们都采纳了。今年,我们在对市级部门预算进行预备审查时,就砍掉了几千万的资金。”欧阳知介绍。

  “广州特色”:“三审”预算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市人大设立预算委员会有四大亮点:

  首先,在对预算法的认识上,在发挥人大完善预算制度作用方面,广州市的认识和观念很到位,“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制度的现代化,也包括理念的现代化,理念和制度的实施是要靠机构、靠人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州市人大设立预算委员会,在全国是一项创举。”

  其次,刘剑文指出,我国预算法规定,人大审议的预算账本有四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广州还多了一本——预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广州已经做到把政府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预算中,这不仅非常必要,也是一种创新。

  第三,对于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在人大闭会期间,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在审查中突出重点各个击破,充分发挥出预算审查作用的做法,专家们也表示赞赏。

  第四,对“广州特色”的“三审”预算,刘剑文认为,亮点就在于它能够调动人大各专业委员会的力量,保证预算审查是全面的、完整的,值得全国推广。

关注微博